
词语理解能力评估主要考察对儿童对常见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理解能力。其中名词23道,占57.5%;动词12道,占30%;形容词5道,占12.5%。词语理解能力评估简单易行,用时简短,是筛查语言发育迟缓、语言理解障碍的理想工具。


基本沟通技能是指前语言期儿童的沟通能力,主要是指儿童能够协调对人和环境的注意,恰当回应外界刺激,并利用眼神、表情、手势动作等非口语形式发起沟通、表达需求的能力。本处利用儿童喜欢的玩具,通过评估师与儿童的简单互动,考察儿童对环境中人与物的关注能力,共8道题。

语音感知能力是指能够对汉语语音进行辨识的能力。该部分评估选取了语音均衡式声母识别,该词表中声母出现数与实际出现数的频率一致,遵循了言语测听词表编制规则,考虑了儿童的言语特点及语音平衡,用尽量少的词汇体现较多的评估内容。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该词表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听觉发展规律,是一套科学而实用的词表。同时,它配有色彩丰富、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图片,为听觉言语测听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共25题。如儿童不能很好地完成,则建议进行系统的听觉能力评估。

语音产生能力是指说话者能够清晰、流畅地发出音节、词语及句子等语音的能力。该部分评估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配套通俗易懂的彩色图片,通过音声韵的组合,用尽量少的词语,快速考察儿童对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表达能力,共27题。

模仿句长能力主要考察儿童句子的记忆及完整复述的能力。该部分评估选取适用不同生活场景的句子,遵循儿童记忆能力发展规律和汉语语法规则,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相结合,逐级增加句长,考察儿童的模仿句长的能力,共16题。

主题对话能力是指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并能合情理、合情境进行对话的能力。该部分评估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场景,,以儿童最熟悉的环境“家”作为对话的素材,综合命名、功能、特征、类属、异同、处理任务、表达理由和动作序列等儿童语言发展需求的各项技能,通过评估师与儿童的对话,考察儿童发起、轮流并维持一段对话的能力,共14题。

词语理解能力是对实词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理解能力。该部分评估选取日常生活中各年龄段代表性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汇,遵循儿童的词语习得规律,配套色彩丰富、贴近生活场景的图片,考察儿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为判断儿童词语理解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儿童语言障碍问题的干预起点,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共40题。

词语命名能力是指用语言为个体所看到、听到、闻到或触摸到的东西贴标签的过程。该部分评估选取各年龄段有代表性的应习得词汇,遵循儿童词语习得规律,配套色彩丰富、通俗易懂的图片,考察儿童对实词的命名能力,共68题。

词组理解能力评估主要考察对并列词组、动宾词组、主谓词组、偏正词组和介宾词组的理解能力。评估目的是考察儿童对词组的语法结构以及对语音和语义的理解能力,对词与词之间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理解程度,为制定语言康复方案提供依据,同时监控训练效果。

句子理解是指能够将句中关键信息进行整合,从而明白句子的含义,进行恰当回应的能力。该部分评估根据汉语的语法结构,遵循汉语语法构建规则和儿童语言发展规律,结合日常生活中常用内容,选取代表性句子,建立了句子理解分级评估体系,考察儿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配套的系列性图片,色彩搭配得当,人物设计有趣,线条简单,深受儿童喜爱,为语言的顺利测试提供了保障,共23题。

句式仿说能力考察儿童提取句子结构并结合句子内容进行表达的能力。该部分评估根据汉语的语法结构,遵循汉语语法构建规则和儿童语言发展规律,结合日常生活中常用内容,合理搭配人物、事件、事物等之间的关系,选取代表性句子,建立了句子表达分级评估体系,考察儿童对句子的语法掌握和语义表达能力,配套的系列性图片,色彩搭配得当,人物设计有趣,线条简单,深受儿童喜爱,为语言的顺利测试提供了保障,共28题。